返回 第八百五十二章前辈何不下来尝尝新酒  寒门风骨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八百五十二章前辈何不下来尝尝新酒

    诗和远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http://m.hgrtechnology.com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“来,出酒啰!”

  新酒经过三天的发酵,今天终于上锅了,可以出酒了。

  这几天,赵小甲算是彻底的好好休息了几天。

  也不是说赵小甲完全没做事儿,赵小甲也做了不少事儿。

  除了教酒坊的师傅们酿新酒以外,赵小甲还去了曾经隔离的山头,为那些留下的灾民指明了今后的出路。

  南水码头,也往那边的山头进行开发。



  慢慢的,南水码头人多起来,也有了小规模城市发展的雏形。

  安排好那些灾民,赵小甲又接见了从浑河来的板。

  和板谈好了豆制品今后在帝都发展的一些思路。

  然后赵小甲,也向板打听了一下西北的近况。

  从板口中,赵小甲得知西北今年,或许是有楚家军在的原因,胡人打秋谷的频率,显然少了很多。

  虽然西北今年,也遭受了不少蝗灾的侵袭,但是由于抗击的比较及时。

  蝗灾最严重的时候,几乎是全民都参与了抗击蝗灾之中。

  每个人每天,几乎都扑在田里,来多少蝗虫,抓多少蝗虫。

  现在西北抓到的蝗虫,晒干的,都已经堆成山了。

  尽管粮食还是有所减产,但是今年西北的粮食,相比去年,还是增产了不少。



  够自己吃,应该是充足了的,可能还稍微有点剩余。

  最主要的是,今年西北种植黄豆的积极性比往年高了不少。

  尽管来了蝗灾,但是蝗灾来的时候,黄豆基本也都结荚了,蝗虫只吃黄豆的叶子。

  结果就是,蝗虫把黄豆叶子吃了,只剩下豆竿上的豆荚了。

  这样,收获的时候,还省了不少事儿,黄豆居然丰收了。

  特别是浑河村,基本每家每户,都参与了豆制品相关的产业,所以每家每户,种的基本都是黄豆,每个人几年都笑开了缝。

  也就短短一年时间,原来那个最贫穷的浑河村,现在后来居上,直接变成了浑河县,乃至西北,有名的富裕村。

  现在浑河村的青年,基本都不愁找媳妇儿,外地的姑娘,争先往浑河村挤。

  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八百五十二章前辈何不下来尝尝新酒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