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226章 狗中项羽,犬中霸王  开局直播毒鸡汤,差点笑死观众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26章 狗中项羽,犬中霸王

    诗和远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http://m.hgrtechnology.com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魏知生的计划第一步,就是要塑个像。

也就是塑个偶像。

偶像这个词,最早的的本意就是指用泥土或者木头雕塑而成的类人形象。

而这些偶像的主要作用,就是作为‘神’在人间的具象化形象,然后用于祭祀,用于祭奠,用于忌惮。

后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,神权向王权的转变过程中,偶像的作用被赋予了具有标志性作用的‘人性符号’。

例如忠诚,博爱,宽容这些正面符号,作为炬火指引人类走向道德,成为楷模。

‘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’

这是最早先秦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中对偶像的定义。

所以最初的偶像,就是人类所有敬畏和尊重的某种文化符号的化身。

和最原始的自然宗教,会将自然现象,山川河流拟人化变成信仰是差不多的道理。

所以人类对于偶像或者标杆,是有基因情怀的。

直到近代,隔壁岛国把现代娱乐工业化产物,借用偶像定义,来商业落俗化,所以让这个词越来越廉价,不受人待见。

但是不管如何落俗或者污名化,基因情怀中对于偶像的文化符号是一直存在的,只不过后来慢慢演化成更加细分的英雄主义,体现在文化娱乐作品之中。

因为大多数都是愚昧的,需要有一个标杆,告诉他们该干什么,不该干什么。

也是因为这些文化符号的共同性,所以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以及共情。

而传播学,就是借助这些‘符号’特质,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,只要是能够获得多数人关注的新闻内容,基本都逃不出这些符号特质。

王世风为什么能够经常上热搜,就是因为他对这些符号的认知和运用更精妙。

他知道如何制造一个话题,会放大某些符号的特质,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讨论,当然,前提是要先将自己泥塑成偶。

也就是俗称的包装人设。

不过王世风的人设不是自己包装出来的,是在各种极限作死中被大众自然赋予的,所以有时候连他自己也很难把握好尺度。

所以在和魏知生琢磨如何营造【心复】品牌代言人时,王世风觉得自己并不算太适合。

绝对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背锅。

所以他需要在蒋宵凡和陆平之中选一个人,打造成‘公益系偶像’。

而光靠人的形象,在爱心人士这个群体的号召力是不够的,所以还需要一个‘动物系偶像’。

本来是想用五花肉的,毕竟现在它的热度已经快追上二线明星了,而且自带光环和话题。

但也恰恰因为这些优势,五花肉并不适合作为【心复】的代言人,因为它身上的光环,不太容易让人产生同情和怜悯的共鸣。

所以王世风必须重新打造一个,能够让大多数人心疼和同情的狗设或者猫设。

于是他一下子就想到了,昨天在废弃工厂的那群野狗中的狗王。

简直是一个完美形象。

即便那只狗王它肮脏,它凶残,它咬人而且面目可憎,但它是一只好狗勾。

或许它的形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226章 狗中项羽,犬中霸王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