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139章 我本可以  开局直播毒鸡汤,差点笑死观众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9章 我本可以

    诗和远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http://m.hgrtechnology.com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没有人天生就是愿意努力拼搏的。

就像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,但是却不轻易结束生命一样。

这其实是因为生物生存需要的两种动力,内驱力和外驱力。

或者说,生物生存的动力,就是绝望和希望两种。

外驱力就是指大概念上的压力,比如人活着需要呼吸,并不是因为人类出生时就懂得呼吸能活着,而是因为体内器官需求造成的呼吸需求。

如果无法汲取氧气,那么所有器官都会衰竭造成痛苦的绝望,于是不得不呼吸。

然而婴儿要喝奶,也是完全出于这种摄入能量的外驱力导致。

正是因为这种外驱力无处不在,所以人类才可以保证其生存能力。

但是正因为外驱力是无处不在所以很多人会忽略,把这些外部压力当成了正常的习惯和一种标准。

如果一旦压力超标,那么人体就会有反应,例如身体某个器官压力过大,就会导致身体不适,于是就衍生出了各种额外的需求。

例如睡眠不足会犯困,就需要睡觉,但并不是我们真的主观想要睡觉,是外驱压力迫使的。

于是欲望就此产生,随之而来还有各种情绪反应。

这也是杨先生以及直播间大多数观众,感觉生活无望,不愿努力的原因之一,因为努力本身,就是在制造额外的内驱力,让人体感到不适。

人类基因中趋利避害的天性,是极度抵触努力行为的。

但是人类文明本身就在违抗天性的基础之上,如果选择顺应基因,那么就很有可能被环境淘汰,这也是绝望的根源之一。

人类这个族群无时无刻,都在进化的过程中。

与之相反的内驱力,也就是希望,则是另外一种源于智慧所产生的动力。

与外驱力的绝望不同,内驱力是正反馈机制,通过付出,获得回报后,再付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
因为内驱力的欲望目标,不是‘我需要’,而是‘我想要’。

就如同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人物,他们做的很多事情,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‘无意义’的。

比如写《史记》的太史公,他为了这本书付出的不只是人生的精力,甚至还有性命之忧,而且他在著书的时候,也并不知道这本书能不能流传下去,很有可能徒劳一世,但是他依旧选择著书。

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内驱力,他的内心需求想要做这件事情,然后他就做了,所以不辞辛劳,不计代价。

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
但是杨先生那种工作觉得辛苦,人生无望则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
杨先生因为外驱力的压力而被迫工作,站在他的行动立场,他觉得自己是在替老板赚钱,所以他抵抗工作但是又需要这份工作养活自己,于是他越来越累。

但是如果他能够想明白,工作并不是为了老板,而是通过学习和锻炼积累,努力丰富自己的人生,那他就不会像现在这么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第139章 我本可以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